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检察机关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www.aj.suiningpeace.gov.cn 】 【 2022-09-08 10:23:40 】 【 来源:安居长安网

  作者:程龙王雪莹


  单位: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检察院


  内容摘要:随着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遂宁市安居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竞进精神,扎实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检察院紧扣时代脉络,争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行院”,通过协作机制的建设与实践,携手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检察院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发展共进,努力为遂潼一体化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关键词:跨区域协作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能动履职


  一、引言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遂宁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心,其发展关乎成渝地区的互联互通,关乎成渝城市群协同共进的发展大局,四川省将遂宁市定位为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而遂宁市安居区地处盆地中部腹心地带,位于成渝发展主轴线上,又与潼南山水相连,人脉相通,推动遂潼一体化发展,安居独具优势。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安居区检察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担起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任。笔者总结安居区检察院近一年来以法治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就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二、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建立及实践


  (一)建立安居区、潼南区两地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机制


  1.建立联动办案机制[依托《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检察院护航遂潼一体化发展检察合作协议》建立。]。参照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检察院与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资阳市安岳县人民检察院联合签署的《涪江、琼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意见》成功运作经验,扩展建立服务保障遂潼一体化发展的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的衔接配合机制,对开展异地侦查、异地讯问犯罪嫌疑人、异地询问证人,委托调查取证和异地查封冻结扣押等工作,所在地检察机关提供办案场所和技术装备支持或根据请求派员协助,必要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协助;对委托代为办理法律文书送达、社会调查、涉案未成年人帮教监督考察等事项,当地检察机关应优先及时办理;对跨区域涉险舆情、流窜作案、涉黑涉恶犯罪、网络犯罪、新型犯罪和其他疑难复杂案件,应当及时相互通报、移送线索、联合会商,提高共同打击、处理和防范能力。


  2.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联席会,由双方轮流举办,及时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察论坛、座谈交流、业务竞赛等活动;共同组建检察智库,在调研领域相互提供理论和实证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适时围绕“四大检察”和遂潼一体化发展的司法热点、难点及趋势性问题,共同组成课题组进行合作调研,或以双方名义对外申请相关课题研究。


  3.建立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机制。在“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之下,两地检察机关和林长办,共同推广开展“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工作模式。探索完善行政机关生态环境治理代履行追偿制度,加大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力度。探索建立面积合约五百余亩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强化警示教育、集中修复作用。


  (二)跨区域协作办案成功案例


  琼江横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重庆市潼南区等区域,经涪江进入嘉陵江后流入长江,琼江流域受污染,川渝检察机关携手开展公益诉讼,安居区、潼南区检察院联合办理的跨省协作保护琼江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被评为渝川黔滇藏青六省区市检察机关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优秀案例,并2次被纳入省级典型案例。


  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污水处理厂生物转盘发生故障,导致进入该厂管网的生活污水在未达到处理标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位于琼江流域白安河上游的麻子滩水库中,排污口水体呈灰白色,气味恶臭刺鼻。麻子滩水库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城镇供水等功能。中兴镇污水处理厂未达标排放,导致麻子滩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缺氧死亡,严重危及琼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重庆市潼南区检察院发现琼江水域受到污染,将案件线索移送遂宁市检察院,遂宁市检察院将该案交由安居区检察院办理。安居区检察院立案后,通过现场调查、走访群众、询问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等方式查明污染事实。经检测,排污口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安居区检察院遂向负有监管职责的安居区住建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对中兴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保障污水处理厂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并排放达标。中兴镇政府及时整改,污水处理厂设备故障已排除、运转正常,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B标3类,同时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与此同时,遂宁市检察院与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启动了为期一年的水污染治理专项监督活动,两地检察机关就琼江流域排污源头排放不达标,沿岸露天堆放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陈旧老化、技改资金不足等27个问题,向住建、环保、沿江乡镇等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20件,回复率100%。相关责任单位先后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升级更新设备6套,拆除违规建筑9座,清运、填埋、焚烧垃圾3900余吨,新建沿江防护栏2800余米。


  二、围绕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打造法治服务高地


  遂宁市拟在安居区遂潼接壤部分高质量打造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并将园区建设成为川渝领先的“先行区”,根据规划,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其中安居区一区三镇(安居经开区、西眉镇、三家镇、磨溪镇)组团为112平方公里,占遂宁部分的47%(占园区总面积的25%),是产业园的核心区和主阵地。安居区检察院将服务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建设为重心,确定依托西眉检察室调整为派驻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检察室,以这一毗邻区中心服务站为重要载体,组建工作专班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稳步实质推进。


  (一)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种下“检察蓝”


  西眉检察室位于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由于其所处毗邻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建立以来便有川渝合作历史,富有较好基础。安居区检察院高规格打造西眉检察室,检察长兼任检察室主任。同时,加强人员配置,除已选派在园区片区的8名法治村官、禁毒村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外,增加选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额检察官、助理各3名,综合行政人员2名,确保业务质量。检察室设立工作联络员,在涉及遂潼一体化发展的紧急、重大、敏感案(事)件处置中,与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检察院保持常态沟通联系,及时向院机关汇报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并协助解决,同时依托涉密专网、检察工作网等载体,及时接收并传达两地检察机关共享交流的司法政策性文件、重大改革创新举措、检察工作简报等,构建共建共管共治机制。


  (二)园区检察室开辟“绿色通道”


  1.开辟一体化办案绿色通道。检察室配备刑检、民行公益检察业务骨干实行专案专办,毗邻区四大检察案件均通过绿色通道统一收案、集中办理,并要求在办好办精案件的前提下,以能动检察的理念,向案件涉及的上下游追赃挽损、社会治理等延伸。先后受理园区范围内各类案件30余件。


  2.开辟企业维权绿色通道。12309检察服务前移,建立优先受理、快速办理、释法说理工作机制,畅通民营企业申诉渠道。疫情管控时期,运用远程设备接访,及时提供线上法律咨询、风险提示、纠纷调解等服务;利用在线方式,及时实现异地阅卷。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家约见检察官“绿色通道”,检察官“零距离”接触民营企业家,第一时间了解民营企业诉求,优化涉企案件办理。为有效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开创性办理全省首例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经常性跨区域流动申请监督案,该案件被纳入省检察院典型案例。


  3.开辟知识产权检察绿色通道。选定年轻优秀检察干警,专人负责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检察室知识产权案件办理,重点加强对锂电及新材料主导产业和“遂宁智造”“遂宁鲜”等知名品牌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注重对知识产权方面人才定向培养,充分发挥其知识层面优势,“打通”刑事、民事、行政等壁垒,真正实现四大检察在产业园检察室融合发展。


  (三)选派“企业秘书”保障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健康发展


  遂潼联合打造产业集群,全力发展天然气清洁能源产业和锂电产业,为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重点企业良性发展,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将企业引导上“合规”之路。推广“企业秘书”工作经验,做好诉源管理。检察室与园区企业、工业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做好辖区企业分类情况、重点企业分布情况的调查摸底,并建立园区企业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高规组建“安好”检察官法律服务队,挂牌结对服务遂潼天然气产业园区,并选派1名“企业秘书”对接企业中省人大代表,实行定期走访,每月对辖区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主动给予正确的法律指引,帮助企业“避雷”。企业秘书当好“兼职教师”,开展“企业合规”“安全生产”等专题法治讲座,并且每季度为重点企业宣讲一次涉企案件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既是法治宣传课又是警示教育课。积极推行“企业合规”帮助企业行稳致远。依法适用少捕慎诉慎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适用不起诉,并在市院指导下探索实施企业合规制度,督促涉案企业建立、履行合规承诺,将其合规情况作为定罪量刑考量依据,给符合法定条件的涉案企业一个改进、切实依规正常发展的机会。


  三、以检察能动履职助推川渝毗邻区和谐发展


  (一)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忠诚履行检察职责,依法保障遂潼接壤地区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社会治理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助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遂潼接壤区域农村,联合开展禁毒、“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危害基层稳定发展、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等领域的涉黑涉恶犯罪。二是助力绿色乡村建设,每月巡查接壤乡村环境,及时掌握跨区域盗采河道砂石、滥伐、盗伐林木及非法捕捞等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联合介入调查取证,统一采取行动。三是运用好司法救助机制助力毗邻区乡村振兴。建立“1+3”司法救助机制,“1”即一次救助持续关注,指定专人对毗邻区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因案致贫返贫的当事人、生活困难的涉法涉诉信访人等建立司法救助档案,开展不定期回访、调查核实信息、评估信访风险,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3”即检察援助、资金救助、社会救助“三助一体”,对于被欠薪等情形的困难群众首先以支持起诉等法律方式给予帮助,对于确需资金帮助的群众提供经济帮助的同时,积极对接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现已救助2人,并持续回访。


  (二)关爱特殊人群传递司法温情。建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协作制度,联合相关机构到毗邻区,围绕校园暴力、家庭教育等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宪身说法”“法治副校长”授课活动。综合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智力障碍妇女等活动,让特殊人群感受到检察温暖就在身边。借鉴都江堰市“事实孤儿”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衔接先进经验,构筑多元共助模式,对生活困难的“事实孤儿”给予一对一精准帮扶救助。注重养老领域防诈骗宣传,开展“法治大赶集”,利用毗邻区村镇广大群众每月上街赶集之际,摆设“防养老诈骗法治咨询摊”,现场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为群众解疑答惑。


  (三)以法治力量助推泛琼江流域文化旅游联盟品牌建设。遂潼两院互商互促,以法治力量助推协同构建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建设。一是联合开展专项检察活动,重点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英烈保护、文物保护的公益诉讼监督,保障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自然风景区旅游发展;强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舌尖安全守护、服务地方重点工作的违章建筑整治领域的公益诉讼监督,保障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二是联合打击危害旅游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设置旅游违法举报箱,及时将违法线索移交公安局、文旅局、市监局等,不构成犯罪的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行监管职责,涉嫌犯罪的及时立案审查。三是注重开展法治宣传,共同开展涉文旅专项法治宣传活动,联合发布旅游违法案例。


  (四)做好法治宣传,毗邻区响起检察“好声音”。配备检察室流动宣传车,播报禁毒、扫黑除恶、公益诉讼、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讲坛、法治故事,选择人群集中的地方投屏播放安居区检察院拍摄制作的法治宣传微电影《跟着检察官,一起学习民法典吧!》《如果》等法治宣传片,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释法律、解读案例,提升普法实效,以有声形式助力遂潼法治文化示范带建设。同时,流动宣传车作为信息“采集机”和“传声筒”,及时收集企业、群众的意见反馈,与企业、群众形成良性互动。


  四、面临的实际困难


  (一)协作机制可操作性有待提升。成渝两地检察协作虽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凝聚了共识,但是两地协作仍然属于顶层设计的初始阶段,在制度措施、实施步调、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的协同协作机制大多停留在抽象层面。


  (二)缺乏刚性保障。成渝两地检察机关虽签订了多个领域的合作机制意见,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牵涉两地协作、数据共享、多元保护等多方面问题,合作机制需要通过立法层面进一步细化确认并赋予执行“刚性”。成渝两个主体地位层级不同、发展情况有别,再加上地方立法思维与立法规划有所不同,必然存在协同立法上的实施困境。


  (三)需要进一步融入智能化手段。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仅靠传统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将智慧司法即大数据思维运用到检察工作之中,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智能化原理,将数据收集、储存、运用等环节融为一体,对司法过程与结果实行统一管理、控制和运用。


  五、对策及建议


  (一)探索成渝地区跨行政区划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和协同司法。成渝地区的协同治理和协同发展需要以协同法治为保障,信息互通和司法协作及在于优化协调、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法律资源促进跨区域、跨层级法律纠纷的及时有效解决,建议清理成渝两地之间不相协调的规范性文件,通过省级人大授权和政府间合作,探索实现成渝地区跨行政区划各个领域的统一立法,在可协同的法律事项范围和程序领域内,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消除障碍。[杨恩泰,陈一飞:《进一步推进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建议》,载《决策咨询》2022年第1期,第46页。]


  (二)探索建立法治人才培养、交流机制。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法治需求,进一步加大法治人才交流培养力度,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支持和推动成渝两地行政、审判、检察、司法人才“融合”,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加强两地政法改革联动,建立法治人才交流机制。加强司法干警、行政执法人员、研究人员交流挂职,推进高层次法治人才共用共享;支持和推进成渝两地建立健全以法治建设交流为基础的人才交叉培养协作机制,实现人才资源互通互融。[黄鑫:《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法治保障体系的构建路径》,载《中国西部》2021年第6期,第32页。


  (三)强化智能司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实施科技强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检察工作,积极探索运用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三远一网(远程多方庭审、远程提讯、远程送达、检察工作网)”、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新型检察工作模式,满足检察机关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化专业视频办公、办案需求。同时,建议推动成渝两地智慧检务、智慧法院、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跨界融合,加大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执法的人才培养,推动智慧执法、数字执法进程。


编辑:刘子仪
安居长安网版权所有